“一次好奇的尝试,可能毁掉整个人生轨迹。”检察官以真实涉青少年药物滥用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药物滥用对青少年大脑发育、心理健康造成的不可逆损伤,以及可能引发的学业荒废、家庭悲剧和社会危害。随后,震撼人心的禁毒宣传短片直观展现了毒品如何一步步吞噬健康与理智,触目惊心的画面让在场学生屏息凝神,深刻认识到毒品绝非“酷炫”标签,而是致命深渊。
活动打破单向灌输,设置互动答疑环节点燃学生参与热情。同学们围绕“如何识别伪装毒品”“遭遇同伴引诱怎么办”“网络购药风险”等现实问题踊跃提问,检察官结合法律知识和办案经验逐一详尽解答。
最吸引目光的是新型毒品仿真模型展示区。检察官手持伪装成“糖果”“跳跳糖”“邮票贴纸”“功能饮料”及“电子烟油”等极具迷惑性的模型,细致拆解其伪装特征与致命危害。“原来毒品离我们这么近!”现场惊叹声不断,同学们通过“零距离”观察,练就了识别陷阱的“火眼金睛”。
活动尾声,检察官和禁毒社工向师生发放了图文并茂的《青少年防药物滥用指南》手册,鼓励大家成为家庭和社区的“禁毒宣传员”,努力营造禁毒的良好氛围。
此次活动不仅是禁毒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法治信仰的播种。守护青少年远离毒害,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点亮”工作室用专业与温度,在孩子们心中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毒墙”,让“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的种子在青春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照亮每一个向阳而生的未来。
慧眼识毒小贴士
新型毒品常披着迷惑性外衣,学会识别和防范至关重要:
1.警惕“伪装大师”:留心任何包装可疑的“零食”、“饮料”、“邮票”或“卡通贴纸”。它们可能被制成色彩鲜艳的糖果、跳跳糖、奶茶粉、巧克力、瓶装饮料等日常物品模样,甚至伪装成“聪明药”、“减肥药”。切勿被外表迷惑!绝不接受、尝试来源不明或包装怪异的食品、饮品或物品。
2.场所与人群要留心:谨慎出入管理混乱的娱乐场所。对极力怂恿你尝试“新东西”、“提神好东西”或声称“不会上瘾”的人,坚决说“不”!果断远离这类人和环境。
3.筑强心理防线: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和减压方式(如运动、音乐、阅读),警惕以毒品“解压”、“找乐子”的错误认知。保持清醒头脑,不因好奇、追求刺激或“合群”而以身试毒。
4.掌握求助之盾:若发现可疑物品或有人诱骗、强迫你接触不明物质,立即远离现场,第一时间告知信任的家长、老师或学校负责人。紧急情况请直接拨打110报警。
青春无价,健康是本。擦亮双眼,坚定拒绝,以智慧守护纯净年华,让生命之树永远远离毒害的阴霾!